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的“猫论”,鼓励大家“财源滚滚,金钱多多,本领多多”。并非只有国有企业才是“铁饭碗”,只要能挣钱,就是“好猫”!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允许了个体运输户买车拉货,继而,第一批个体运输户出现。
早在1994年,张峰松就开着大货车干起了运输行当,物流这条“不归路”,一干就是23年。现在,他已经是“无车承运人”企业的董事长,该企业成为山东省10家“无车承运人试点单位”之一。
张峰松
在2017年山东智慧物流高峰论坛上,张总出席并发表演讲。从资深卡友,到“无车承运人”专家、企业董事长,听听这位物流“老兵”怎么说。
从1994年就开起了大货车,张总经历了作为个体户找货的3个阶段。
【1】
不少资深卡友都是从改革开放年代过来的。时至今日,有些已经退休、有些继续在第一线跑车、有些改行……在最早改革开放允许个体运输户买车、出现第一批个体运输户的岁月里,散户的日子是非常好过的。
只要有车,就有很多货主来找你。
“散户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热情周到的服务、合理的运费价格赢得了社会认可,逐渐成为中国公路运输的主力军!”张总表示,他认为个体运输在中国,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2】
中国最是不缺人,哪个行当挣钱,很快就有大把的人扎堆进去。尤其对于乡镇居民来说,出去开车,可比守着农村那“一亩三分地”,挣得快多了。
车越来越多,除了司机可以找活,还有不少货被货代拿走了。货代手里掌握大多数货源,也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这个趋势无可避免,个体运输户由于成本问题,车辆少,一般都是买台车自己开。所以即便控制很多货源,散户也干不了。逐渐地,货源都被货代、配货站拿去了。
即便有车,散户需要以“司机找货+配货站”的渠道,来混口饭吃。
【3】
过了在物流园、信息部、小黑板上转悠找货的时期,张总认为,散户找货进入第三阶段,就是依赖“无车承运人”平台。
2016年,交通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无车承运人”试点方案,允许“无车承运人”从事具体运输业务、并和企业签订运输合同、开具运输发票。看似简单的事情,就把阻碍“无车承运人”发展的瓶颈给打通了。
个体运输户将依赖无车承运人平台找货,运输信息、轨迹有所依据,可以追踪溯源,且个体户的“人、车、货”相关信息,都会纳入监管。
个体户只有一台车→大把货源被配货站接手→个体再从配货站找货……
张峰松意识到了这个苗头,加上手头的客户对自己送货服务都很放心。那为什么不转行?搁下货车,整合手头资源,大干一场!
● 改行做配货 见证中国“无车承运人”始末
在张峰松看来,“无车承运人”的出现,使中国的“车货匹配”不再是平的。
在个体运输户第一阶段后期,由于对货源的需求催生了大批货运信息部、配货站、信息部。而货运信息部、配货站、信息部这些“中间商”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又催生了大批“货运信息平台”。
1988年,这些货运信息平台用BP机(俗称的BB机)群发消息,就干起了最早的“调度”工作。那个时候的货运平台,需求就是“平”的!一边是货主找车、一面是车主找货,信息平台靠收取“会员费”、“人头费”盈利。
迄今为止,货运信息平台经历了从“BP机”无线传呼;到“互联网”时代,一台电脑发全国货;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上就能找货源。
张总也在这个行当里摸打滚爬,干了15年。见证了中国配货市场发展的同时,他所做的事情,也随着配货平台的变迁而变迁。
从单一的“配货”,到需求多元化的“无车承运人”。保险、支付结算、赔付、跟踪、签单回收等一系列服务都要有,“平”的车货匹配无法适应当下环境。张峰松从卡友到“无车承运人”董事长,提供的服务也得不断迭代。
张峰松PPT分享
张峰松告诉我们,无车承运使传统货运信息平台变成了双角色责任主体,“作为无车承运人,在货主面前,我是车主;在车主面前,我是货主。”
现如今,张总的无车承运人平台,日发布信息500万条,每天交易额超过百万。(本文作为分享使用,不用于商业推广,故未透露平台名称。)不仅如此,在2016年交通部公布的283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中,张总的企业,是山东省10家试点企业之一,已经拿到了试点资质。
他笑着说:“我们的平台可能很土,不如现在互联网公司做的漂亮,但是很接地气啊!”
卡友转行的案例有很多,卖车、做挂靠、开物流公司、跑滴滴、开餐馆等等。不得不承认的是,但凡还在物流圈混,那都是个辛苦活。张峰松的转行案例,充分利用了手头资源、顺应了物流业的发展,政策上也获得支撑,这条路算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