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本人对滴滴的互联网+膜拜有加,但对于这个过程中滴滴展现出来的商业操守极为失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难道互联网+注定是这样吗?这里,不去说那些卸载对手APP、作假单等等的这些“小事”,只说说卸磨杀驴。
谁是驴?那些可怜的的哥的姐——滴滴最早的核心客户。互联网+的早期客户最难获得,我相信早先出租司机安装滴滴软件是得到了承诺的,比如生意更好、有补贴等等。有了这第一批核心,才可能有后面大量乘客的APP安装。当乘客APP上“专车”的按钮偷偷摸摸地出现,这头驴的磨就拉完一半了。这时,滴滴的说法是专车比出租贵一倍,所以满足的是高端出行需求,不会影响出租车的生意。
但现在,“顺风车”的按钮也出来了,这一次是大张旗鼓地预热市场、大张旗鼓地宣传比出租车便宜一半以上,理直气壮的根据是所谓的“绿色出行”。至于面对的哥的姐,都懒得交待一声了。因为此时驴的磨拉完了,也杀完了。
也许有人会辩解:“没杀啊,出租还可以拉活,这街上不是还有嘛,总有出租能生存下去。”这是抬杠,我说的是,作为一个从业者众多、可以托付生计的行业,出租车已经完蛋了。而专车、顺风车都还远远无法撑起一个职业、一个生计。
但杀戮还没有完。我不知道因为滴滴对车况有要求,有多少专车司机专门买了新车来经营的——反正我自己就碰到过不少。他们显然都是得到了鼓励的。顺风车的出现,这帮兄弟的买车投资算是打水漂了。他们是第二头驴。
当然,出租车行业是一个病情严重、需要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但是,杀完了这些驴,一个红彤彤的互联网+新行业能出现吗?他们可都做过滴滴的衣食父母!
5月1日,合肥的出租车罢工了。听说,其他城市的出租车也酝酿着罢工。这是第二波。与前一波相比,这次罢工的力量弱得有些可笑,几乎不会有人搭理,因为替代者早已入场。
我最近特意坐了很多次出租,与以前的车况和服务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司机的目光更多了一点绝望和愤懑。
说好的改善在哪里?驴,真的是被用来拉磨和杀戮、然后忽略和忘记的吗?
。。。。。。
当APP们刚开始来的时候,毫不掩饰的目标都是干掉中间层,就是这些散小乱的信息部。只不过,这个大货车的市场太难搞了,于是,“货运信息部去不掉”又几乎成为公论,APP们开始 “服务”和补贴信息部。
但这注定只是手段。一个服务于信息部的生意能有多大?何况,大部分的市场早已坐满了先来者:那些园区和信息网。
要把车货匹配这事做大的方法还是要干掉中间层,这个目标变不了。只要车的资源进来了,线上找车的循环形成了、做大了,就可以直接让货主进来了。于是,一个新的玩驴游戏就设计出来了:一手在物流园区忽悠司机装APP,一手向信息部货运信息部推广线上找车。当然,一旦车货匹配做成了,再有谁进来就是互联网说了算了。
但与出租车行业相比,车货匹配有几个大大的不同:
1
与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已被生活压榨到麻木的出租司机比,信息部老板可不是容易被忽悠的,尽管同样是文化不高,但常年的市场打拼让他们对自己生意有更清晰的认识,让他们把命根交给APP可不那么容易,滴滴花的20个亿,用来忽悠他们肯定远远不够。
2
在滴滴这场卸磨杀驴的游戏中默不作声的驴妈——出租车公司是一个怂到家的角色(也许是因为大多有权力寻租的难言之隐)。但物流园区和信息网就不同了,他们出于草莽、成长于市场,黑道白道两手都硬,生死关头,绝不会坐以待毙。
3
行业的逻辑不同。这点写于前文,不再重复。有兴趣的请审观《物流信用是条阴阳鱼》、《车货匹配到底是个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