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国供应链联盟&中国时尚
物流联盟在上海举办“第四届中国服装供应链创新峰会暨2017双11服装电商
物流复盘大会”。来自七匹狼、李宁、森马、卓尚、发网、鲸仓科技、一撕得、京东等全国服装电商物流大生态圈内的200位高层老总共聚一堂,深入研讨新零售时代下,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的变革趋势。
汉森供应链总裁黄刚、发网副总裁陈婵、鲸仓科技CMO廖恒逸、通天晓售前总监胡若泓、一撕得CEO邢凯、森马服饰物流技术总监张振林、时尚物流联盟秘书长殷浩、资深服装物流行业专家黄成勇、锐捷时尚总经理刘海龙、七匹狼物流总监赵宏巍、卓尚服饰物流总经理叶小强、浙江利通海盈实业总经理刘健、京东物流开放业务部大客户销售总监江峰等相继做主题分享。
发网副总裁陈婵以《新物流如何快速支撑新零售》为主题做分享。发网2017年双11总发单量1037万,占天猫物流总订单量1.27%,占全网物流订单总量0.75%,成功服务1000个客户,500+知名品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后台的创新。其总结为三点:极速的物流体系构建,快速的订单履行体验,高效的输出与赋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发网物流是一家专注于电商的第三方仓库的企业,这个行业做了十一年的时间,我们服务了非常多的品牌客户,大概500多个自营品牌。今天想把这些年的心得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我演讲的主题是新零售下物流智慧模型。
物流前端的场景是在不断变化的,流量发生了变化,用户的群体发生了变化,销售场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前端不管怎么样变化,后端最重要的,业务的能力是不是能更快速适应前端营销变化的场景,更快速地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甚至是超前给前端的营销提供一些更多服务的支持。
今天讲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在业务场景不断变换下,后端的物流体系如何快速地构建,在很快的时间内就能够构建出完整的适合你业务的物流体系。第二是对于已经很成熟的体系,我的订单履行如何变得更快速。第三是怎么样重新给商家和物流体系去赋能。
分享一些数据,这是发网9年双11订单的公布,基本上每年都有保持150%的增长,今年实际发单量单是1037万单,这是实际的数据,没有水分的包装,我们老板是特别务实的人,数字很实际。去年发了800多万单。
这是双十一的场景,每次双十一的时候是劳务工特别集中的地方,价格调的特别高,全国70多个点,大概用了1万人。这是成都仓。还有一些数据,品牌307个,其中有四个是过亿的,有五个是进到前十。其他的数据,增长量18%,基本上跟天猫的增长量保持持平的水平,全国仓库的网点现在参加双十一的是70个,占天猫占比是1.27%,菜鸟今年发了5000万单。
其他一些有意思的数据,全国仓的网络大概有70个,差不多是70万平左右,相当于98个足球场的面积。截止到现在服务了900多万的消费者,相当于北京市一半人口。现在我们在整个面单和货运配货站单上、分拣单上都使用热能纸打印的。服务了一些品牌的客户,雪花秀、护发品类,鞋服品类也很多。基于这些经验或者基于我们服务的客户,跟大家分享的是怎么样在新零售体系下快速地构建物流的能力。
一、快速物流体系构建的能力
零售无所谓新旧,零售本质还是消费。业务模式、业务场景总是在日新月异变化的,但不管怎么变化,我们的后端怎么样能够超前去给业务体系提供物流的支持。当我的业务已经达到一定规模,能够去进行基本物流能力的时候,怎么样让我的订单变得更快速地去履行,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怎么样高效的给物流体系重构,去赋能。
1.四大体系
先讲第一个观点,物流体系构建能力。大家在讲新零售,全渠道,我们把全渠道分成四个大的体系:
第一个是实体店的销售体系,商超、门店、便利店,这个体系是完全以地域为驱动的体系。
第二个是平台电商的生意渠道,流量贩子,天猫、京东本身平台自带流量,会吸引很多的客户,在我体系下争取很多流量,是平台驱动生意的体系,包含各种各样电商的平台,移动端销售的平台。
第三是社交互动的平台,我们消费场景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特别是移动的营销,基于你的某个内容的,内容营销的渠道。看今日头条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信息,大量的信息不再是货架式的销售,商品摆在那里,进到场地里去选择,而是变成了我们喜爱的或者能够接受的,适合我风格的,我的感觉的这样一些文章或者其他的推荐,最后出来这是一个可以售卖的商品,可以点进去买,变成内容销售的渠道。
2.一芯三系
商家开展业务的时候,这是前端业务模式的组合,体现在后端上我们认为这个能力就是不管什么业务过来,两个星期能够把我所有后端的体系搭建完善,两个星期意味着什么?申请一个支付宝的账号,微信的支付账号都要两个星期,那两个星期我物流该怎么建,该招什么样的人,系统怎么搭。两个星期做到搭建完整的物流体系需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或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职能,这是业务的大图,分成几个大的区域。
第一块是品牌、仓网、配网和消费者。品牌商分为国内、国际的,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进入到中国的电商市场去销售,但不管怎么样,货要先找地方存。国内的品牌商就存在国内的仓库,上海、广州或者其他的区域。国外的品牌商货可能存储在海外的跨境仓或者是国内的保税仓。当你把货拉进来,会放到很多不同的平台上进行销售,销售渠道上进行销售。然后通过干线或者是直接货运配货站的配送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我们业务布局上有几个点:一是供应链金融,买货是不是自己去付钱买,是不是付钱让别人去买。第二是完整的配网,整合了B2B和B2C的配网。最后全部要用系统进行管理,这三个大的模块,这是我们发网现在运营主体的核心“一芯三系”,系统是核芯,强大的仓网体系,智能的配网体系和创新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3.一个案例
做一个案例的分享,网易严选,是网易新的电商平台,网易在电商上面有很大的布局,主要是在做连接工厂和消费者的,突出我们中国的制造匠心的精神。最早找到我们的时候没有那么大,或者单量没有到一定的量级,提前做一些部署,现在在我们的仓都有货,这是一个新的平台怎么能够让他有新的物流能力,什么都卖,衣服、家居用品都在卖。
我们做了一些事情,让他从跟我们接触到开始发货,确认项目的需求,是干什么的,发货时效怎么样,对消费要求怎么样的。对你的数据进行分析,卖什么东西,重量是多少,包装上有没有特殊包装的方案,你消费者分布在哪里,订单的属性是怎样的,客单件是怎样的,做好以后进行系统对接。前端销售平台,第8天入仓,第11天就可以发货了,网易是大的品牌,但我们还有其他的新型模式,我就是一个APP,或者就是一个商城,后端能够很快很方便地支撑物流体系,陪伴平台业务不断上升和发展,这是物流体系构建的能力。
二、快速订单履行的能力
第二是快速订单履行的能力,讲起来很小,但做起来很大。我们用户体验物流的驱动也是跟用户相关的,体现在用户体验上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讲什么都是虚的,消费者能不能更快速地收到货,而且包裹是非常完好的,这个核心怎么做?是一件做起来比较难的事情,用户体验,做得很好的会很高兴,得到好评。
1.时效的提高
主仓+卫星仓的模式,业务模式的改变或者是仓的布局改变带来的就是消费的提升,我在西藏、北京、广州可能都有消费者,但这个时候就必须把货从上海发出去,我在这个区域如果也有仓呢,这样我的货是覆盖当地这些区域。如果在这些区域上也有仓,货就可以在当地区域卖掉,时效变得更高,上海发广州比广州发广州时间要长。有两点好处,第一是减少配送的成本;第二是提高用户的体验。
丽人丽妆是一个做第三方TP的企业,服务了非常多国内外知名的化妆品品牌,雪花秀、高丝、施华蔻等等很多品牌,施华蔻做洗护用品的,600多个SKU,很小的,日单量7000,平均每单件数在4件左右,但他的订单在操作上面,除了分仓包装也给他做了定制方案,分了六个仓,加上天津、成都、福州、苏州、广州,嘉善作为主仓,所有的退换货全部回到嘉善来,其他就是卫星仓,洗护类也是排到前十。
给订单占比做了分析,在没有做分仓前,以为大部分的订单江浙沪是比较多的,但实际分析下来江浙沪的订单只占总订单的27%,其他的订单其实都是分布在其他的零零散散的区域。在华南是比较集中的区域,上海发出去的订单能够实现当日达或者是次日达的有27%的客户能够享受到这个服务,更多的用户是需要两到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这是广州仓和成都分仓的案例,蓝色是没有分仓之后的,红色是的分仓之后的,从广州发到福建可能要三天或者更短的时间就能到达。成都仓跟上海仓例子就更明显,成都覆盖西南那么多地区,这是很实际的一个案例。
2.成本的降低
刚才讲的配送时效的提高,接下来讲物流成本配送的降低。以前我的客户,可能要从上海发到广州,不仅时效高,成本也很高,但现在就是上海发到江浙沪这些区域,配送的成本会降低。物流的占比在以前华东区比较多,当我们做了分仓之后整个物流成本是直接下降的,省下来的钱就是利润,如果做得好的话能到20%左右,甚至还有某些客户可以做得更高。
分仓模式很好理解,最终落地体现在系统上,当一个消费者的订单进来怎么去做,可能遇到两种情况,这个消费者买的订单只在我的仓有,上海仓有就覆盖到他了。也有可能出现一个情况,上海客户买的这个订单的商品,上海仓里面有一半,其他的在别的仓,这个时候怎么做,是合单还是分开发,这个都要灵活地按照客户的要求去选择,这是以系统为核心的。分仓的概念极速的订单履行的能力。
三、如何重新给商家和物流体系赋能
现在的物流体系很完善,有一群跟了我很久的人,我的场地可能是亲戚的朋友的,甚至是政府给我的,这个是我的资源并不想浪费它。但是物流又占了我时间的成本,运营的成本,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个时候我还可以怎么做,我还可以怎么去重构物流的体系,给物流体系赋能。
从最近一年新推的模式,越来越多仓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有很多场景,有很多员工,有已经完善的设备,那我怎么做?可以做资源的组合,进行物流体系能力的重组,你有这些问题没关系,你来输出仓储的资源、员工、设备,我可以给你提供人员的管理,现场的管理机制,运营的机制,系统的能力,配送资源,大家可以共享。可以进入到整个配送的资源池来,这也是一个新型业务合作的模式,给现有的物流体系来赋能。
看一个案例,若羽臣服务了非常多国外的品牌客户,像哈罗闪、合生元。他在华南,广州,他有很多现成的仓库,有跟了他很多年的员工,有设备,我只是把我的管理人员派进去,给他上系统,用我的机制去进行管理。现在除了华南之外,华东也有合作。基于以上的能力,这个运营机制是我们非常核心的观念,一芯三系以系统为核心,强大的仓网的体系,配网的体系,供应链金融体系,让货发挥原本的价值,金融的属性。
什么叫以系统为核心?首先我们内部供应链管理,一定要用系统来管理的,这几个系统很重要,订单处理系统,仓库管理的系统,配送管理的系统和协调沟通的系统,怎么样要让仓库的场景很快速地去体现到前端,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很快速地传达到仓库。开放属性,我们必须连接很多上下游的企业,才能让商家的业务模式做起来变得更快速,我们对接很多ERP厂商,平台、跨境电商的电子口岸、货运配货站和快运配送的企业。城配仓库网络现在大概70个仓,未来发网仓点发展了核心区域,明年发展到200个,三年的时间要达到300个。配送能够覆盖到全国的所有地方,而且要综合地去整合快运和货运配货站的资源。最后就是供应链金融,我有数据,货放在我的仓库,我最有发言权,对于企业所有销售的真实性和能力,再找供应链金融的公司会有很好的公共模型。
分享几个观点:第一是仓点碎片化的,管理是统一化的。是神经元的感觉,有很多细枝末节,可能是门店,是线下销售的场景甚至是大仓都有可能,但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的中心在大佬的仓里。
第二是大数据指导下的社会化资源利用。今年双十一用了1万人,但有个跟往年不一样的地方,劳务工不仅是劳务输出的基本职能,我们合作方式从
配货就已经进来了,给他这条线,多少个品牌,对系统非常熟悉,对我的管理非常熟悉,这是社会化资源重新利用。
让货物去发生原本的价值,去发生原本的金融属性,货物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放在那里就应该能够产生价值的,赋能它更多供应链金融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