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国内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经营思想的影响,许多工商企业都有一套独立的后勤服务系统(基本具备仓储、包装、搬运、运输等条件)。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和浪费。致使集聚在货代市场的第三方物流承载不足,规模难大。据统计,国内原材料外包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承担18%,产品销售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承担16%.从而影响到能实现全过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几乎为零。于是,高利润物流公司主要集中在货运配货站业、航空运输及保税区物流等相对垄断的行业。而传统的运输无法进行市场资源的整合。
随着近年物流企业的急速膨胀,政策滞后、多头管理和无序竞争等问题愈加凸现。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物流企业标准与物流企业分类标准,物流企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多达十几个,而行业自律性及差,几乎没有任何行业门槛。物流企业数量及规模严重失控,就珠江三角地区,三五个人、两三辆车、一部电话就能成立一家物流公司。企业间争相压价、相互拆台的事件频频发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私有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小农意识、短期利益主义严重,根本无法向现代化物流企业发展理念转变,然各地方对货代市场又各自为政,行业内大打价格战,只求数量,不求服务质量,货物出厂后不断重新装卸,据笔者调查,现时物流企业及各地方车队实载率在60%以下。有时一个简单的货物被炒两三次,然后才拼车装运。期间增加的破损消耗等成本直接导致公路超载超运输,屡禁不止。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沙太路及增搓路周边货运市场)在货运淡季时,有50%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另有20%处于保本状态,仅剩的30%略有盈余(主要依靠其规模、良好结构及资本效益为主)。到了旺季时一哄而上,以致整个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如此,对于一家资金缺乏、人才稀缺、品牌无影响力的情况下,这些绝大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窘境可想而知。
珠江三角洲是国内物流最发达最活跃的区域,但无序的发展致使市场混乱不堪。据笔者观察,行业竞争在货代市场逐渐形成三个层次:第一,在货代市场大打价格战,只求数量,不求服务质量的小货运部;第二,以规模、结构、效益为主的专线运输公司及车队;第三,以资本、人才、品牌为主的具有一定操作平台的中型物流公司。除上述三种货代市场的物流企业外,还相应活跃着一大批被业内称为“货运信息部”的中介,他主要从事大批量大吨位一次性操作服务,多以调配车辆谋取利润,价格低至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下,直接冲击着步入专业化、规范化的同行企业。这些人用车最狠,以超标装载来谋取利润。例如:一部限载十几吨的车,他要承载到四十几吨,车主也在利益的驱使下,自愿将一部好车改造得面目全非。车主为了防止在运输途中被交管部门查扣,自有一套业内称为“买关”的招数,即买通在检查处长期从事另类职业的人员为他们保驾护航。如此恶性营运,直接导致了市场行情的混乱,同时迫使一些正规物流公司纷纷效仿。据悉,某一颇具实力的物流公司其主营线路每月为车辆“买关”的费用高达5—8万元,更让人吃惊的是,国家规定禁运的高危货物与普通货物混装于一车的现象仍是家常便饭。再有“货运信息部”人士对调来的车辆从不核查!虽然那些触目惊心的灾难性事件频频发生,但在利益的驱使又如何抵挡得住?
市场竞争激烈,残酷的现实严重地威胁着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尽管我国的物流市场发展迅猛,前景看好,如果不能将这些阻碍其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及时清除,不提高行业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物流法规,等到国外众多知名大物流公司在中国站稳脚跟后,那么,我国的绝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都将面临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