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物流各个环节的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1],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郑州市发展物流业具有区位、交通、资源、 政策、商贸、市场、现有企业等优势;也在设施、人才、管理、服务、信息化、标准化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相对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状况而言,物流产业还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在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当前郑州市政府与行业组织也在物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制优惠政策、规范管理、建物流园区、统筹规划等,物流企业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社会各界都在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1 郑州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发展物流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郑州北依京津唐、南联江汉平原、西通欧亚大陆、东接连云港,位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钱西流中枢的关键位置,是我国中、东、西三大经济带结合部的重要支撑,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区位优势明显。郑州目前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
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区位交通优势之外,郑州还还被贴以“绿城、商贸城、古都、区域性中心城市”等城市标签,郑州是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中原重镇和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物流的发展具有良好的
历史传统。现今郑州已经成为一个中部区域的中心消费城市,商贸流通发展迅速。一批大型服装、建材、汽配、农副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壮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当今河南省省委省政府也在大力发展物流业,制定了《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等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丰富的物流资源、巨大的物流市场和优惠的发展政策,为快速发展郑州的现代物流业的提供了良好条件。
1.2 发展物流的机会
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基础产业。90年代以来,世界物流业持续10年保持20%-30%的速度高速增长,迅速上升为与高科技、金融业并驾齐驱的三大朝阳产业之一,被喻为启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尤其是中国正式加入WTO,给中国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05年物流总额达到47万亿元,同比增长24%[3],约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0.8%。在今后几年中,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预计达到8%,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外贸易和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将进一步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底中国物流行业将对外全部开放[4]。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可以看出,一个巨大的新兴经济市场正高速运转,尤其在物流领域。物流业作为郑州市确定的“三新”产业之一,对于促进一、二产业进步,带动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原崛起”,实现把郑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郑州对外开放水平的大幅提高,郑州吸聚资本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必定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力。郑州市有了这些发展现代物流的“支柱”--突出的区域、交通、市场、商品,许多物流业态便应运而生了,涌现出了以思达连锁、丹尼斯量贩、中华粮网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品牌专卖、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出现了豫鑫、中邮、河南中远国际货运等大中型国有物流公司以及民营物流企业长通等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也在加快。可以预测,未来10-20年,是郑州物流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1.3 发展物流所遇到的劣势和挑战
郑州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还落后。对于非物流公司,已经意识到在流通领域上下工夫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由于
行业的限制,自己并非物流方面的行家,企业不可能在物流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即使投入进去却又会分散主营业务的建设力量。对于物流公司,由于发展时间短,理论研究不到位,操作经验不够成熟,对于物流市场的管理流程,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大多数的企业还在摸索阶段,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及运营技巧还是冰山一角。
随着郑州市建设现代化商贸城的进程加快,一方面物流市场规模扩大,物流需求潜力巨大;一方面物流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还存在着物流管理薄弱,企业经营水平较低等诸多制约因素,如何通过优化环境,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如何进行社会产业分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如何和谐协作,还有很多的科学规律亟待研究,探索之路还很长。促进全市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经营者都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1.4物流经济发展的状况
目前,郑州市物流业正处于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起步阶段。根据全市第一次物流业普查最终汇总资料显示[5],截止2002年年末,全市物流业单位发展到2.10万家,从业人员达到4.32万人,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7.33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的13.4%。截至2004年底[6],郑州市物流业产值为170多亿,占GDP总值的12.36%,全市的物流企业达4.5万家,收入17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200万元)的有73家,仓储面积共计500
万平方米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4万多人,收入110亿元,比2003年增长22.2%,其中金水区和管城区物流企业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达到23.3%和19%。从2002年到2006年,物流企业总体上呈现增多趋势,几乎每半年就会增加几十甚至近百家[7],截止2005年底,据业内人士估计,郑州市目前有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近6000家。
郑州市物流企业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由传统运输或仓储公司转变的物流企业;由某一行业领域的国有企业转变的物流企业,如邮政、铁路等;大型合资跨区域物流企业;新型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由于多数物流企业是从原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国有经济占据了全市物流企业的“半壁江山”,比重在60%左右,另外以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较多。
2 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2.1 公司量多质差,设施服务水平低
由于长期以来,物流行业进入的门槛太低,导致该行业发展的盲目和无序[8]。放眼郑州各大专业市场,包括城郊大路旁边,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大大小小物流公司几千家,它们有的办理了相关的证照,有一定的注册资金以及车辆、办公场所等;有的买几辆货车,雇几位司机,便挂出“物流”的牌子;有的则是一部电话、一张桌子、一间房子的“三一”公司,经常玩“蒸发”;甚至有一些单位或企业,圈一块地皮,表面上却喊出兴建“物流园区”的口号,暗地里却搞商业地产开发。这样的物流企业使整体物流信誉度大打折扣,对整个物流行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目前郑州货运市场“蒸发”现象非但没有减缓的迹象,而且“蒸发”者由小货运部向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转移。这造成了整个流通行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上升。2004年,郑州市有7家货运公司携款神秘“蒸发”,涉及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2005年,仅见诸报端、较为严重的至少有10家货运公司携款“蒸发”[9]。物流行业正遭遇着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
郑州市的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业务内容多数仍是仓储、运输等基础性服务,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自动化程度低,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全程服务,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等能力都显不足,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十分欠缺,难以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尽管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与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目前的物流业态仍处于自然淘汰状态,物流行业的信任度低,还没有到一家独大兼并若干小企业的地步[10]。
2.2 物流信息化有待提高,标准化建设有待突破
信息化方面,郑州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能力不强。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百万元的仅有11家,只占物流企业总数的4%。从企业的辐射范围看,62%的企业经营区域在本省以内,难以形成跨区域的竞争优势,这都与信息化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郑州市只有21%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和配送网络,但信息数据系统都是相互孤立和静态的,且标准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物流企业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家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协同配合的局面;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市场上又缺少适合物流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因此物流企业在获取物流信息和与客户接洽的方式基本上还是以电话、传真为主,大多并没有采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参与日常的运营;与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平台如工商、税务、商检、金融、保险等还没有互联互通[11]。这些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严重阻碍着物流综合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大大地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物流信息化作为现代物流的标志与核心,日益成为郑州市物流业的发展“瓶颈”。
在标准化方面,经济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主要是通过企业与企业间、行业与行业间在市场上的不断磨合,为了共同的利益完成的。郑州市物流标准化在总体滞后于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现有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铁路、公路、海运、民航、工业部门物流系统,都有自己的或选择不同的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物流标准化的运作依然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以传统的部门划分以及地域划分为基础,缺乏协调配合机制;因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如:物流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市场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还比较薄弱,物流标准化的许多方面需要从基础性工作做起;物流标准化对行政力量的依靠程度比较高,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的作用[12]。
2.3政府管理条块化, 管理整体效能弱化
郑州市与物流业相关的铁道、交通、民航等单位实行部门管理,使全市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分割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又自成体系,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业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业的社会化进程。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 难以形成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达不到节约物流成本的作用,无可避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使物流业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13]。
2.4 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当前郑州市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尤其是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郑州市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还很少,仅有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财经学院等少数高校开设,另外一些中专和高校因为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研究,近几年才开设此类专业,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从事于操作性工作,市场上缺乏高层次管理层面的人才。而且各校仍处在自行筹划设计课程与实践阶段,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培养方向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离市场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
物流人才是我省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政府和研究机构缺乏较高层次物流人才的服务,一些关于物流的规划、咨询、研究等复杂的工作缺乏人力胜任;其次是物流企业也缺乏能够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理念,熟悉市场运作以及商品配送和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人才。在企业中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做法并不多见。据了解,目前一些物流专家大多是从交通运输、仓储、管理工程、营销学、宏观经济、机械工程等领域转过来的。在这种背景之下,人才已成为郑州市发展物流的瓶颈。
3 建议及对策
3.1 规范物流业态方面
3.1.1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应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领导,明确郑州市现代物流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制定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协调重点项目的立项以及用地、建设等环节的审批;实施相关技术标准等。
制定适宜的物流业发展战略: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企业现代物流组织管理体系、构建高效的物流网络,建议突出发展服务于重点生产性企业和专业市场的物流服务,大力拓展服务于居民生活的物流配送服务。
积极引导和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加强基础性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按照现实需要,给予物流业更为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及相关扶持政策;对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资产的退出和落后设施的技术改造,给予较为明确的资金、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界定和支持;加强对物流业的宏观调控,提高物流业的决策支持水平;建立物流业统计与监测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物流业统计制度,便于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支持。
3.1.2 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在物流管理上,政府应加强物流市场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督管理。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维护供需双方特别是用户一方的正当权益。对于当前的物流行业车辆蒸发、携款外逃等现象,其根源还是门槛低恶性竞争,因此一方面要加大道德宣传力度,企业自身要明荣知辱,政府和行业组织也要进行规范,以法律形式建立行业规范标准。具体可以采取:
1.建立物流市场准入机制。明确准入条件,严格审查物流市场从业人员资格、经营场地、经营能力等,限制不合格者进入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2.实施资质审查制度。对物流企业经营资格和经营行为进行年度资质审查,对不具备相应条件的,要督促按期整改或给予必要的处罚,乃至取消经营资格。3.加强监控力度。严格打击非法物流经营活动,特别是加大对黑心货运部恶意侵占、拖欠客户货款、损失货物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反相律法规的物流经营企业,采取学习教育,进行罚款、甚至剥夺经营资格等措施。4.明确收费项目,统一计价标准。实施物流服务合同化管理,坚决制止公司的乱收费行为,不得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计价标准。
3.1.3 完善物流设施 提升服务水平
为改变基础设施分散规划、投资的格局,促进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和协调发展,改变目前按不同运输方式和行业管理部门进行规划和投资的方式,政府应与企业共同努力,构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配套设施平台和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四大平台[14]。同时加强对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合理设置物流结点的规模与布局,使资源配置和服务设施衔接。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枢纽为基础,以社会物流需求为对象,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建立以物流联盟为基础的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城市群”,形成整体合力;加快物流需求市场的培育,发展现代化、高效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15]。
为提高服务水平,物流企业要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作业委托他人处理,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为客户提供定
制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增强物流服务的供给能力,在满足市场和用户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开发各类企业及全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使物流企业与客户成为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物流提供商;把服务质量放在供应链全过程中考虑,以质量标准统帅其他标准,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都应该纳入ISO9000认证体系,以服务创新赢得市场等[16]。
3.1.4 构建物流集团 提高整体效率
鉴于郑州市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物流企业应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并购等方式,以资本为纽带,构建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体系。大企业要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小企业要与核心企业实行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例如组建运输物流集团公司,形成辐射全国铁路、公路联运网络,在速度上、成本上、管理上占据竞争优势;组建区域性仓储集团公司,在主要入市口和交通枢纽建立大型仓储,以适应日益扩大的物流量,为企业提供仓储服务;建成全市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全市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积极开展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增值服务,通过统一进货、统一经营、统一结算、统一品牌等经营策略不断降低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成本,提高竞争力[17]。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开拓市场和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和合作,参股、控股等方式,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使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共同发展。
3.2 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方面
3.2.1 加快标准化进程,促进物流发展
物流标准化是促进整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桥梁。物流协会应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从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快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的制定工作,尽快构建物流业带有共性的物流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标准。同时,在考虑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行业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从物流企业应有的服务理念、服务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组织企业进行国内外物流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企业申请国际标准认证,建立郑州市物流服务质量的保障体系,实现企业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跨越,提高行业管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法律化和有序化[18]。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物流市场的规范发展,物流需求更加倾向实力强、服务优、信誉好的企业,不规范的企业和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将受到遏制;有利于促进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19]。
3.2.2 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快速发展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与消费的距离,使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直接。物流企业要在稳定和巩固现有信息技术的同时,推进新技术的使用力度,实现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强化物流企业在业务经营、仓储与运输管理等方面信息活动过程的组织和控制,达到人力、资本、技术、资源、信息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物流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的现代物流体系,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物流的档次和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形成新的现代物流经营模式。
因此物流企业应: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企业应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不断升级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推进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高效益、低成本、高效率、全球化等,增强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与互动,提升公司在未来竞争环境中的综合实力。
3.3 物流人才方面
3.3.1 加强物流教育工作 培养引进物流人才
根据物流行业现实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物流培训体系,加快政府管理人员与企业经营人员两个层面的物流人才建设。物流人才的培养渠道有[20]:学历教育培养,职业培训培养,出国进修扩大培养渠道,强化资格认证提高物流人才水平,开展物流教育专题研究强化物流人才等。并且抓好物流学科建设,大力提倡产学结合,建立现代物流的研究、开发与教育的新型机制,使物流企业和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发挥物流人才的实用性和综合能力。加上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制度建设和实施工作,加强职业资格的统一管理,进而形成科学、完整、层次分明的物流管理教育体系。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由市人事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物流人才政府应在有关这一行业的相应国民教育体系,包括中专、大专、硕士、博士等层次的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和指导。因为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复合型物流人才比较缺乏,企业可以从不同的业务需求出发,开展在职培训,培养出实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物流人员。企业不仅要吸收物流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并且要保证员工的满意度,因为员工满意是客户满意的前提和基础,客户满意建立在员工满意基础之上。尤其要强化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待遇。
3.3.2 开展广泛合作促使物流产学结合
企校结合,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学校为企业排忧解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使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可操作性。例如河南工业大学与郑州市的知名物流企业开展研讨会,建立与省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更广泛的校企合作平台,在校外建立物流学科的实习基地,这样不仅宣传了学校及物流管理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为物流管理等专业
毕业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就业市场,还使物流教育与物流实践紧密的联系了起来,有利于企业获得物流潜力人才。
企协结合,加强企业与协会等组织的联系,郑州有河南省物流协会、河南仓储协会等一系列与物流发展相关的民间组织。应发挥这些行业协会的作用,协会不仅仅是挂牌协会,还有义务来规范本行业的行规,有关部门应赋予其法律效力,建立和完善物流业法律制度;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并解决各种问题,组织和培训物流人才,为企业发展提出战略性计划和合理化建议。所以企校、企协的结合不仅可以使郑州区域物流能够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快速发展,而且可以为全国的物流现代化发展增砖添瓦。
产学结合,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物流企业应把人才需要的情况反映给政府,和政府一起共同进一步优化物流专业教学体系,改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物流学科实习基地建设,探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与途径。
4 郑州市发展物流业的方向
4.1建设现代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
完善物流节点和线路的空间布局,构筑高效率的物流网络,郑州在铁路、公路方面,即线路部分已经形成较大优势,但是在节点部分缺乏相应的能力。离开节点,线路的优势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要通过物流中心、货运站场等节点设施建设,对货运中心进行整合,完善物流网络,提高物流能力。按照物流业发展目标,结合当前和未来需求,建设不同功能的物流节点设施。
4.2 依托商贸,发展多种经营模式
场需求为导向,以商贸为依托,以供应链管理为理念,开展综合物流服务与增值物流服务。郑州市的物流企业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观念的约束,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其次,发展多式联运,减轻环境压力。为减轻大型货车长途运输所造成的环境和货主和环境和生态负面影响,鼓励发展多式联运,对于长距离运输,尽可能使用铁路运输方式,两头的衔接和集散则以公路运输为主,并为此专门规划建设货运中心。
再次,加强联盟与合作。郑州市目前还没有实力很强的物流企业,因此要与郑州周边城市进行联合,开展合作与竞争,组成物流联盟,实现双赢。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发展物流业。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将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电子技术和运输配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贸易方面的逐渐全面开放、市场竞争的逐步自由化已经将现代物流推到了时代的最前列,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在发展郑州市物流业的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可以通过合资企业,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在合资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作模式。
4.3 提升传统业务,发展现代物流业
首先,推进传统仓储场所向物流配送基地、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