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打车,我们用滴滴、快车;购物shopping,我们用淘宝、京东;吃饭买单,我们用美团、大众点评;商超付款,我们用微信、支付宝。手机app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巨头App运营商因此饱尝甜头,纷纷占据市场份额。随着越来越多的app开发如雨后春笋,货运app也应运而生,想来分市场的一杯羹。
A
取代传统模式
在我国,货车司机
找货难,货主找司机难是
物流行业常见的现象,信息不对称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公路货运效率。我国传统的货运
物流相互匹配主要通过业内人士称之为的“小黑板”和“
信息部”模式。“
信息部”是企业创办的一个固定信息园,提供服务大厅和交易大厅,物流中介需要将运输的货物货主信息用粉笔写到小黑板上,或者应用led屏幕提供部分
货源信息供车主选择,而货运司机则必须自己逐个查看、寻找合适的
货源并联系货主。传统模式比较直观,信息部也有充分的货源,但是,货车司机需要从全国各地到各个信息部去办理会员,在交易服务大厅寻
找货源,并与物流中介签订合同支付中介费,再辗转货源所在地装货运输,整个过程繁琐,耗时耗力,更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也不一定能给货车司机带来满意的收益。
在成都传化就有这样一个传统信息部。信息大厅的货车司机表示,司机到了传化,首先需花钱交纳20元“门票费”进入信息交易大厅,另外加上吃饭、停车、油费、住宿,一趟下来,花费不少。如果能够当天找到货源当然最好,更多的时候会耗上几天时间,甚至无功而返,空手而归。
在这样繁杂的大背景下,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传统的信息港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货主和司机的需求,不少企业投资构建货运app,希望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节省车主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传统模式的中介作用,配对货源和车主,推进物流业的交易效率,满足各方的需求。
2014年,货运app暂露头角,2015年,货运app行业势如破竹,大量涌入市场。 而这些货运app是否解决了货主和司机匹配的难题呢?
据合肥晚报报道,2015年5月初开始,一款专门针对
货物运输的app软件“酷运”物流平台投入到市场。合肥一家涂料公司的负责人谢先生5月份开始使用,他将自己企业的用车信息上传至app平台,每天发布及时的用车需求,“以往每次用车的花费在120元至130元之后,现在通过平台发布,司机师傅减少了跑空车,每次花费只需要90元至110元左右,长久下来,物流成本减少了40%左右。”杨师傅表示,他再也不用担心每天空载货物的情况了。
受益的不仅有企业,还有货车师傅,不久前,小杨师傅在安装了app软件后,靠软件上发布的信息,他再也不需要每天在路口等待企业的要车电话,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支配生活和工作,主动联系用车公司,“以前每个月大概净赚5000元,这个月可以赚到11000元左右。”杨师傅说,他再也不用担心每天空载货物的情况了。
B
面临准入风险
货运app将传统的物流服务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让人耳目一新。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性,将面临市场的考验。
据媒体报道,货车主黄先生在使用货运app找活之后,在2015年5月24日上午,突然接到一名男子电话,让他下午2点到四会装货。“我们接到信息后,一般都是到实地签订合同,然后通过微信转信息费。”黄先生说,由于对方报出的运费诱人,他也没多想,立即就给对方转了1000元信息费,到了下午他便和老乡一起赶往四会。结果,在赶赴货源地途中,他们一路拨打对方电话,均处于关机状态,他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先下了高速。
由此可见,求助于货运软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准入风险。在行业内屡屡发生车主通过货运app寻找货源被骗中介费用,货主通过软件找的司机把货拉走,找不到人的事情。据了解,某些货运app上,任何账号都可以注册为货主或者中介,信息服务平台的背后,没有一个严格的核准制度。市场对此疑虑重重,货主找陌生司机,会增加额外的风险,于是倾向于寻找熟悉的司机。对于货车司机而言,为了保证货源的真实性,更是倾向于寻找熟悉的物流部,熟悉的中介,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其次,货运app严重货源不足。不少货运app的开发者是互联网+的技术派,认为做一个方便市场的app就可以盈利,亦或者做过物流,想改变市场效率的物流业人士。然而,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已经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
物流公司配套等,供货流程正规成熟,不需要寻找中介和新的个人货车司机。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货运物流基本走人脉。这样的状态导致货运app的货源非常稀缺,更多的货源还掌握在传统的信息部模式中,而信息部也绝不会将货源拱手让给货运app。因此在这个车多货少的环境下,没有货源保证的货运app,无法在市场站稳脚跟。
以用户较多的货运app为例。货车帮在2014年9月底交出的答卷为:16.7万家物流企业用户,65万台中长途货运车辆,截止2015年1月,积累注册认证用户超过8万,日均用车订单超过4000单。罗计物流app平台现有司机端客户125万,货主端客户112万,日货源数达到12万条。由此可见,市面现有的货运APP收罗的用户数还是远远低于全国范围内3000万的货车司机数量。
再者,货运app缺少利润的吸引力。“运价太低了,根本不能跑”,这是诸多司机在货运app信息透明化下的吐槽。不少司机表示,好货一般做的都是熟车的生意,很少发到网上来。虽说信息透明化后,降低了货车的空载率,一定程度上使货车的运载更加灵活,但它也导致了运价的下跌。原来运价高的货源,以前可能是本地车往外拉,现在却可以被运货到本地回头的货车拉了,运价立马降低,导致不少司机抱怨不已。
C
交易体系亟待完善
货运app如何才能解决货源信息真伪、支付安全问题等用户的心病,打开货源市场,在减少中间商层层收费的基础上更大程度提高双方利益,达到双赢甚至三赢的局面,是货运app运营商应该思考的问题。
业界人士认为,首先要通过分类细化市场,才能对市场做出最精准的服务。物流沙龙创始人潘永刚分析,“未来市场集中程度肯定会提升,平台也会细化,不同的物流细分范畴里都会有相应的平台,但不会有平台能够做到一统天下。” 货运市场大而且杂,由于其特殊性,像滴滴这样能够抢占大部分市场的货运app可能较难实现。现有状态下,细分市场尤为重要。
对于新进入市场的注册货主和车主来说,现在的很多货运app想要替代中介,链接货主车主信息匹配,却极少涉足双方交易,监管双方物流过程。但是匹配陌生的货主车主,让app用户难免担忧安全问题。于是,如何做到在物流过程中的监管,将风险管控到最低是解决大家安全心症的关键:首先,一定要做到严格的准入审核,建立有效的安全体系。除了有效运营证明和身份证明外,可以对车主建立违约金制度,即注册存入一定违约金,一旦跑货,就没收违约金支付损失方;除此之外,可以在网上签约电子合同,线上支付一定保证金或将运输款打到中间商app,由中间商管控,一旦运输成功,即付款给车主。中间商可以附送运输保险等,将运输途中的风险划为最低,给用户满意的服务体验;最后,在每一次成功运输交易后,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货主和车主互相评级,对于信用高的货主和车主,app平台可以优先推荐。
对于已有市场的扩大化,传统的信息部模式虽然麻烦,但是不少车主信任放心,而且信息部基本有自己熟悉的车主和货源。对于这一部分很难改变的市场,可以尝试与信息部合作,资源共享,利益不变,甚至慢慢推荐信用高的货主车主,增加信息源。减少信息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中介租用信息大厅柜台的成本,节省车主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化的运营模式下,促成成交量的增加,工作更加有效率。
货运app的发展之路上,一半是挑战,一半是机遇。最初的希望满满,不要变成最后的失望满满,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货运app真的能够有效地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货运市场在电子化的模式下能够更为合理与完善。
理性看待
货运app
未来之路
□ 张媛
近年来,货运app大量涌入市场,势要改变传统交易模式,占据货物运输这个巨大的市场。然而,“互联网+”的新模式在减少货车司机空载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权衡利弊,唯有更好地正视难题,加强准入制度,才是货运app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货运app的初衷是要短线链接货主和车主,替代中介的服务作用,通过网络匹配和网络交易,节省车主和货主大量时间和成本。实际运行以来,货运app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货运效率,让很多司机有货可载,可质疑声也不少,最突出的疑虑就是货运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使得很多司机和货主还是倾向用传统的方式来解决物流问题。
其实,不得不说,传统中介模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信用问题在任何交易方式中都会存在。物流园就发生过多次在双方签订合同之后跑单,司机找中介索赔的现象。目前,很多货运app为了增加用户,派销售代表到货运市场推销,通过注册送加油卡、礼包等形式占据市场。在繁杂庞大的货运市场中,随便就能注册成用户并使用app配对运输,这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可见,很大一部分安全漏洞都是货运app自身的销售政策造成。只要货运app能守住自己的原则,不为了抢占市场去盲目营销,而是理性审核用户准入,并用违约金、保证金、信用评级等制度制约用户,安全性能就会大大增加。
在市场格局分散,很多信息难以集中的今日货运市场,传统的信息部模式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却不能分享,唯有同信息部密切合作,搭建有效地平台共享,实现资源集中,加大信息部货源准入力度,才能使货运app有继续存在的意义。
经过了市场的多番挑选,很多货运app已经不复存在。如何抓住关键,把好准入关,是货运app运营商值得思考的问题。短期看来,货运app也许很难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经历市场检验、优胜劣汰、改进发展这样的过程。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货运app的发展,对智能物流的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公路物流运量指数编制
启动
本报讯 “2016年中国物流发展与形势分析会”近日在海口召开,会议启动了公路物流运量指数编制工作,介绍了指数方法体系。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辉介绍,中国公路物流运量指数是以公路运量为基础的指数体系。该指数体系既有按时期范围划分的周指数、月指数、季指数和年指数,也有按对比基期划分的环比指数、定比指数和同比指数,还有按车型、线路、区域划分的各类指数。
中国公路物流运量指数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的调查分析方法,基于以林安物流网为代表的公路物流平台的动态交易信息,实时读取,没有人工填报环节,客观真实、数据量大、时效性高。目前,采集的价格数据涵盖了全国9大物流区域、38个重点城市、74个物流节点平台、1406条公路运输线路,200万辆货运车辆。
公路物流是物流业的重要环节,公路货运量占综合运输其它运输方式货运量的比重高达80%以上。何辉介绍,编制中国公路物流运量指数,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及时准确把握公路物流市场运行动态,通过挖掘公路运输数据与其它经济数据的关联关系,监测、分析和预判宏观经济走势、变化和拐点,同时可为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宏观调控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支持,引导和促进公路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光明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