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9号),决定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
物流业务批准等7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项。
这项决定也引起医药第三方物流风云再起。一方面顺丰、京东等社会化
物流公司高调进军医药流通,另一方面“国药、华润、上药”三巨头势力按规划到2020年将占比达到50%。
大鳄频现之下,地方商业医药物流企业是坐等洗牌,还是抱团群暖,又或是杀出夹缝,破土重生?医药第三方物流群雄并起的态势,是否将传导影响同样注重冷链物流的医械第三方物流,又或是有可供借鉴参考的经验提供。
来誉将抛砖引玉,为大家梳理整合相关信息。
双位数增长 产业持续向好
市场空间透出良性利好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到2016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2975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609家,下辖门店220703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47034家。
2017年6月14日,商务部发布《2016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达1839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4%,增速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2017年1-9月份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15亿(+12.1%)和利润2420亿(+18.4%),与2016年同期+10.0%的收入增速和+13.9%的利润增速相比均有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10%左右。
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国民对健康刚性需求的增加,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逐步增长。市场对药品的需求,特别是对需要低温储藏的医药冷藏品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社会化物流“跨界”医药物流
抢医药人“饭碗”不手软
2014年,顺丰成立了专门的医药物流业务部门;2015年起,顺丰逐步承接了广东省内部分城市的同城药品配送业务;2016年,顺丰还赢得了跨国药厂赛诺菲的合同;截至2017年5月份,顺丰冷运医药陆运干线网已贯穿21个城市网络、22条干线、462个流向。
2017年8月29日,“京东物流医药云仓战略签约仪式暨医药物流行业解决方案分享会”在京东集团总部召开,京东物流与国药集团、红运堂、福康药业等8家知名医药流通企业签署了《京东医药云仓战略合作协议》。继顺丰之后,京东也高调杀入医药流通领域。
像顺丰、京东等这样的社会化物流利用自身强大配送能力和物流网络反应能力,并有能力提供仓储、冷链物流服务,为医药客户提供多批次、小批量的
零担物流服务,迅速“跨界”医药物流,这势必会对地方商业物流造成冲击。
未来市场 唯专业论
云南来誉闭合产业链完成专业项目
现代物流技术大幅提高了药品、医械流通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有力促进了供应链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化物流公司布局医药、医械物流也非畅行无阻。
一方面,医药、医械市场目前正值高速发展期,产业的高度集聚催生了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医药、医械产业集聚发展之下,随着竞争越来越充分,行业链条上,尤其是服务接入的成本更将日益透明,缩减至合理但较低的水平。就目前而言,在完全合规的前提下,医药流通利润率在1%至2%,美国医药流通巨头的利润率为1.5%至1.6%。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平均利润率1.6%,在国内,第三方物流领域的利润不到1%。这也将大大考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方的专业运营水准。
另一方面,医药、医械流通不是简单的物流,它尤其需要具备与企业、医院、诊所、药店等客户进行沟通与方案设计的能力,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人才储备,需要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紧密链接来驱动生意前进。对医械行业而言,院内物流的破壁和流通,显得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行业中不言而喻的痛点所在。
而来誉智慧医疗服务供应链,正是致力于通过自身的专业资质和运营水平,为医械行业围绕医院院内院外物流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来誉系由昆明市委市政府从上海招商引资进入云南,现已成为昆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二级招商平台,是全国12块医疗器械第三方代储代配资质之一。集团总部建有5000平方米仓库和500立方米冷链库房,并在云南省16个地州设立分库,施行“互联网+”线上全国业务网络,24小时有效支持应急响应,医疗器械全流通环节追溯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物流,院内院外物流闭合产业链。
可以说,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也面临着社会化物流公司不专业、人才储备不达标的痛点,虽然大鳄频现,但若是第三方商业配送公司专业修炼到位,解决方案直击行业痛点,通过拓展自身的商业边界以及服务能力,参与到医药、医械流通行业模式不断变化和革新中,那又何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