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简单进行EDI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答: EDI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主要涉及如下几种投资成本:电脑硬件设备投资、通信硬件设备投资、软件投资、通信费用、EDI服务费用、咨询费用,以及教育费用。下面我们就一般企业实施EDI所涉及的上述成本简单介绍如下:
a 电脑硬件设备投资
许多公司都有现成的硬件设备,不需要添加太多的硬件设备,可以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特别是要有速度较快的服务器设备,因为EDI软件的运行需要有软件来完成单证格式转换、翻译等任务。
b 通信硬件设备投资
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电话拨号来完成数据传输任务,至少需要调制解调器等设备;当然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以应用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
c 软件投资
软件的投资又包括了服务器设备的软件、通信软件、微机的EDI终端软件等。
d 通信费用
通信的方式有两种:调制解调器拨号方式和专线方式。前者通信费用较低,但其速度比较慢,所提供的功能也受到很多的影响。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应该采用专线方式。
e EDI服务费用
EDI的服务费用通常包括:EDI服务中心的网络费用、邮箱注册费、数据翻译和处理费用、数据储存费等。
f 咨询费用
咨询费用有两种:一种是对EDI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聘请专家的费用,通常支付给专家对某一个具体问题从事研究咨询的费用;另一种是支付给EDI软件和硬件实施企业的咨询费用。在软件和硬件项目实施的时候已经包含了一定的咨询费用,但是如果在项目结束后,如果需要额外的咨询,则要单独支付咨询费。一般是按照时间来计算费用。
g 教育费用
主要指项目实施前、实施过程中或实施后,实施者或者是项目咨询顾问等对终端用户的培训费用。通常也是按时间或培训人数来计算费用。
在应用了EDI系统的企业,商业单证由电脑应用系统自动生成,并被翻译成EDI标准报文格式,然后通过电信网络被发送到EDI服务中心的电子邮箱中。这些单证被贸易伙伴的电脑系统自动提取,并直接自动迸人其内部数据处理系统,并且由电脑系统本身自动与先前的数据做比较(例如,收到发票内容与先前的订单内容比较)。业务人员只是针对不符合标准的地方或例外的情况做出处理。
EDI电子商务系统的最直接的好处如下:
(1) 节省成本 节省的成本包括办公文具成本、邮寄成本以及可能的人工成本。
(2) 节省时间 时间的节省反映在从订单到付款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业务人员除了免去了数据重复录人的麻烦,还可以从邮寄到内部信息处理过程,到单证的编制过程,到银行的清算程序等节省许多时间。
(3) 减少差错 电脑应用系统会自动对来往的数据进行比较,自动提醒业务人员有关的差错和遗漏。由于不需要数据的重复录入,在生成的单据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单据内容错打的情况。
应该指出的是,EDI的直接好处一般是实施EDI的一般原因,EDI还为企业带来许多方面的间接好处,这些好处也是企业决不能忽略的,甚至于许多企业是非常看重这些间接的利益。这些间接利益来自于EDI在微观领域内的应用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的优势。
EDI电子商务系统的间接的好处如下:
(1) 战略性优势 可以加快商业循环,体现在建立快速适应市场的市场体系,在交易磋商上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贸易条件,以及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行快速反应。
(2) 运营优势 它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压,降低手工操作的成本,改变企业现金流动,减少差错、增强安全保障,以及加快信息反馈速度。
(3) 机会优势 可以及时搜寻商业信息,保持贸易伙伴关系和增加企业的贸易机会。
除此之外,从许多西方实施EDI的经验看,许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为,EDI为企业管理带来的主要好处是有利于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如对企业的运营资本、财务状况、交易信息、成本等方面的控制,特别是弥补了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漏洞。
2.EDI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答:EDI的通信环境(EDIME)由一个EDI通信系统(EDIMS)和多个EDI用户(EDIMG)组成;EDI的开发、应用就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的,它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点对点(PTP)方式
点对点方式即EDI按照约定的格式,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终端处理,完成相互的业务交往。早期的EDI通信一般都采用此方式,但它有许多缺点,如当EDI用户的贸易伙伴不再是几个而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时,这种方式很费时间,需要许多重复发送。同时这种通信方式是同步的,不适于跨国家、跨行业之间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这种点对点的方式在某些领域中仍旧有用,但会有所改进。新方法采用的是远程非集中化控制的对等结构,利用基于终端开放型网络系统的远程信息业务终端,用特定的应用程序将数据转换成EDI报文,实现国际间的EDI报文互通。
(2)增值网(VAN)方式
它是那些增值数据业务(VADS)公司,利用已有的计算机与通信网络设备,除完成一般的通信任务外,增加EDI的服务功能。VADS公司提供给EDI用户的服务主要是租用信箱及协议转换,后者对用户是透明的。信箱的引入,实现了EDI通信的异步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通信费用。另外,EDI报文在VADS公司自已的系统(即VAN中)中传递也是异步的,即存储转发的。
VAN方式尽管有许多优点,但因为各增值网的EDI服务功能不尽相同,VAN系统并不能互通,从而限制了跨地区、跨行业的全球性应用。同时,此方法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VAN只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下层,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而EDI通信往往发生在各种计算机的应用进程之间,这就决定了EDI应用进程与VAN的联系相当松散,效率很低。
(3)MHS方式
信息处理系统MHS是ISO和ITU-T联合提出的有关国际间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型。它是建立OSI开放系统的网络平台上,适应多样化的信息类型,并通过网络连接,具有快速、准确、安全、可靠等特点。它是以存储转发为基础的、非实时的电子通信系统,非常适合作为EDI的传输系统。MHS为EDI创造一个完善的应用软件平台,减少了EDI设计开发上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ITU-T X.435/F.435规定了EDI信息处理系统和通信服务,把EDI和MHS作为OSI应用层的正式业务。EDI与MHS互连,可将EDI报文直接放入MHS的电子信箱中,利用MHS的地址功能和文电传输服务功能,实现EDI报文的完善传送。
答: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我国在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较慢;同时,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未来发展也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目前真正去搞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寥寥无几。
尽管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较快,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调查显示,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小编经过调查发现,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16.67%(如图1所示)。同时,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大约是23.33%。
事实上,目前较低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迫切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提升国际竞争力。据了解,一辆丰田轿车的零件有3万个之多,但是丰田汽车公司却是零库存企业,“以信息替代库存”可谓丰田公司制胜的法宝之一。可见,中国物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仅依靠提升“运力”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应用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
“大物流”急需物流信息化实现“两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要大幅度降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构建全社会的“大物流”系统。这就迫切需要物流信息化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
——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
以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看重硬件投入,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日显重要。事实上,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同时,信息整合也会推动物流行业相关资源和市场的整合。我国著名物流专家陆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不多。特别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调研数据显示,在当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中,对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的需求比例大约为56.67%(如图2所示)。有关专家建议,物流信息化应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从体制上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从信息资源整合入手,抓好物流资源的整合。
——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要求跨国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和完善的服务。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物流企业要想适应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盈利,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网络系统同样必不可少。正如广东保力得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龙云所说:“通过一体化的网络,物流企业可以产生特殊的规模经济效应,更有利于吸引用户、降低成本
4.说明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答:大家都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这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只有企业领导重视,才能进行信息化工作,我要说明的是,信息化首先是为企业科学决策服务的,企业的最高决策人必须依靠信息化,信息化与改善、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决策的特点、内容和方式都要求我们重视信息化工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决策的科学性。
A、信息化时代企业决策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a.决策思考的范围扩大了。信息网络和数字化模型极大地增强了领导者对全局性因素运筹帷幄的能力。所谓“善弈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在当代商场上实例比比皆是。在全球化条件下,思考战略性问题,要了解政治、经济形势,了解资源、金融形势,消费结构和时尚流行趋势,竞争伙伴与对手的形势。现在要适应个性化服务和进行市场细分,决策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谁对用户情况掌握得透,谁就占上峰。应当说,市场是可以预测的。一些企业不了解国外,对国内也知之甚少,对生产的上游、下游市场一知半解,随大流。某些企业为现有市场占有率而沾沾自喜,有没有想过关税下降后,国外企业和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情况:我们还有多少产品能保持中高档市场占有率,又怎样应对这一局面呢?现在外国一些名牌服装在中国高档市场的价格比在海外高一倍,随着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看美国有一个大仓库,装满了准备发往中国的世界名牌服装。我们的企业总说自己的产品便宜,殊不知我们在产品创新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创新首先来自于对趋势的判断。
b.决策的速度更快了,即所谓快速反映。跨国采购、跨国设计、生产、电子商务——这一切都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要掌握供应链的全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等),调控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必须快速决策。不能“心中无数决心大”,相当多的企业可能被现代的物流淘汰。美国威特国际有限公司在美国各地有220万平方英尺的仓储,完全纳入电子商务
配货系统。美国大型零售公司、采购公司和他们合作,不止是使用仓储,而是运用电子商务系统:用条码识别器一读,银行就付款了,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流通成本,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我们的企业要进入美国市场,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条件。
c.决策的透明度更高了。以往企业的决策主要靠少数人的思维能力,主观性较强,现在企业决策运用互联网增强全局控制力和科学性,对外对内都增加了透明度。人家和你签约,不仅要看你的产品,而且要了解你的管理,能通过信息网掌握你的业绩资信。客户要考察你的生产过程,所以透明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内部上下左右都需要沟通,透明。所谓扁平式管理正是来自于互联网带来的透明度。透明与否是信息化和传统决策方式的一个分界线。
d.信息化时代决策内容更注重系统分析。决策从看重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决策是在多种相关因素中选择最优的系统结构和过程控制方案。这个系统对于实现最终目标是可以控制的,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正馈、反馈都能实现最佳效率,从无序走向有序。如刚才介绍经验的上海申达、太仓纺织、经纬纺机等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由于信息化的影响,二十一世纪会有许多想不到的战局,不能象以往那样,作决策如同“下赌注”。如果背离信息化,很难摆脱盲目性带来的风险。
B、信息化时代企业决策方式发生了变化,扩大了整个系统的参与性。
决策方式从经验型的“拍脑袋”向系统分析理性思维转变,决策必须有可靠的数字库、模型库,按科学程序进行,有专家进行系统分析,对趋势动态预测。系统分析是一门科学,既需要人脑的智慧,又需要电脑的应用。比如现在不少厂一窝蜂上无梭织机,上了以后不知干什么,上下游不配套,造成了很大浪费。我们不应只看生产什么,而要选择怎样生产,确定为谁生产。要用ERP等系统管理企业。某些企业领导独断专行,家长制非常厉害。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的“一把手”不能简单地说是企业的头,现在不是称“首席执行官”(CEO)吗?执行的是系统决策,是群体的意志。
信息化是纺织工业的先进生产力,我们要代表中国纺织产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加快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的领导人应当从这个高度来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5.从海尔物流管理系统的“一网三流”,分析海尔EC物流的成功之处.
答: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可以实现四个目标:
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多种。海尔物流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30万平方米的普通平面仓库,海尔 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双赢,赢得全球供应链网络。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978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了20%,建立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都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目前可以参与产品开发的供应商比例已高达32.5%。
三个JIT,实现同步流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目前通过海尔的BBP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货物入库后, 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生产部门按照B2B、B2C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4天以内到位。
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目前,海尔100%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