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面临货运市场的新变局,特别是面对德邦、天地华宇、佳吉等传统网络型企业以及安能、卡行天下等新兴加盟型网络企业的拓展,还有顺丰通达的干线运作的夹击,专线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发展是所有专线都要面对的问题。
”
1
日益艰难的生存环境
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多样化,挤压专线生存空间!
过去十年,随着淘宝与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兴起、壮大,网购成为一种常态,随着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倒逼制造厂家从线下铺渠道、选择与发展区域经销商,到线上线下并行,再到线上销售成为主流。
随着生产厂家销售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大批量少批次发经销商仓库的运输模式逐渐变少,小票多频次送货上门、送货入户的
物流需求成为主流,生产厂家对网络平台化的
物流依赖性越来越高。
这就是在德邦保持60%增长的前提下,百世快运、安能仍能超速发展、迅速做成相当规模,完成货量赶超的市场原因。
B2B到B2C,这种去中间化,要求专线从点到点、到点对面,从辐射目的场站20KM到辐射一个城市的乡、镇、村、街道、楼盘的全覆盖,甚至是附近城市的乡、镇、村、街道、楼盘都覆盖,这恰好是专线最不擅长的。
除了送货范围广外,送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家电童车等要求送货入户、开箱验视;家俱要求安装、送到工厂要求分型号卸货;有些无尘工厂甚至要求承运商自带装备(一次性的鞋套、帽子)等等个性化的需求。
不仅到达,收货环节也对物流承运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票货要求免费上门提货、提货要求快速响应(德邦规定一个小时响应,百世快运一些加盟商要求半个小时)、要求带人装车、现场开单甚至是电子单并打印凭证等等。
技术进步,让专线进一步边缘化:过去几年,IT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最典型的是各种系统实现对接、移动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如手机APP、便携式打印机、扫描巴枪、电子面单等),实现了运输可视化。
近两年,智能机器人、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也开始粉墨登场。尤其是各种平台的大数据,让数据说话、通过数据来运营,如壹算科技可以通过数据来实现智能配载、智能路由,让传统专线依靠调度的经验来配载逐渐弱化。
当然各条专线的老板也有觉醒的,重视先进技术的力量,但单条或几条线路的专线公司很难象百世一样动则投入几百人去研发系统及各种物流应用技术。专线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洋兴叹。
2
巨头扎堆、站队,专线被漠视
前有“丰鸟”大战,顺丰与菜鸟互掐,京东来声援;后有“京天”互怼,京东不仅将天天货运配货站,也将百世、圆通、全峰等排除在外。
吃穿住用行及与之息息相关的物流,过去几年成了阿里与腾迅之间的角力场,要么向左,要么向右,中间的群体也只是偏安一隅。
相对于主流大块头的大动静,专线未达到一定的体量,只能呆一边不声不响,最多把这些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被完全无视,爹不亲娘不爱,更加增加了专线群体的不安全感。
3
专线该如何吸引投资?
1)资本入场,频遭冷遇
2016年1月到2017年8月20个月的时间,物流行业共融资近1570亿人民币。17年7-8月超过220亿元。这些资本,不是投向货运配货站、快运、电商物流、同城配送、新理念的货运O2O,就是投向物流科技、物流设备、生鲜配送、冷链物流;既然无一家投向了传统的专线领域。
初期一条专线的成功,更多的是靠老板、老板娘的勤劳与贴近市场的服务。门槛低,有一两个主客打底就可以迅速将一条专线上量、独立发车。而且大多数专线都是一本糊涂账,一年是否挣钱、挣了多少,年底才见分晓。
所以资本去投资或并购专线是小概率事件,老板一出走,另起灶炉成功的可能性比投资并购成功、持续经营下去的可能性更大。
如何吸引投资,长成资本青睐的样子,是这些成长中专线的一大难题。
2)政策变化,倒逼专线升级
象9.21限超、查环保、还有营改增、金税四期、清理黄标车、某些城市清查三轮车等,无一不在深刻地影响着物流行业。要求专线跟上改革步伐、合法合规经营。
任何一项改革,专线发现以前赖以生存的的主客、配载利润都深受影响,过去多少年引以为傲的经营法宝不再灵光,也倒逼专线升级。
3)规模小、人才少
专线一般在5%的净利润,还是建立在小三方、自主送货上门的散客等不开票的前提下。
3000万是一个坎,可以达到过百万的利润,活得比较好;6000万是另一道坎,算小有规模,大部分专线很难迈过亿元门槛,人才瓶颈、客户瓶颈、资金瓶颈、同行恶性竞争都在制约着专线的发展。
小、散、乱、差成了专线领域代名词,刚毕业的科班学生更愿意选择平台型大公司,人才缺乏,断代成了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
初期创业成功靠胆识,后期持续经营盈利上规模靠团队与制度建设。但更多的“货一代”随着年岁渐增、利润日薄,根本不想他们的后辈走上专线经营的老路,不说普通人才,就是老板都已经断层。
综上所述,市场、技术与政策都在倒逼专线升级。先知先觉者胜,后知后觉者平,不知不觉者败。变则通,通则久,破茧才能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