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通报会,对近年来全市寄递
物流业这一与民生服务息息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成效进行通报,介绍了白云区和花都区的工作经验,并对近期在协助警方打击犯罪,落实寄件信息登记的3名货运配货站从业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当天由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制作的《寄递实名制 安全有名字》广告宣传片进行了首映发布,该片将投放到广州地铁电视、各大
物流站场以及电台、电视台进行滚动播出。市公安局内部安全保卫支队、禁毒工作协调指导处以及市邮政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通报会。
据悉,10月13日,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国安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邮件快件收寄实名制的通告》,自即日起在广州市全面推行邮件、快件实名收寄信息系统。通告要求,寄递企业使用国家邮政局开发的实名收寄公共服务平台或者符合国家要求的信息系统进行邮件快件收寄活动,邮件快件揽收人员利用巴枪、手机APP等设备对寄件人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进行信息采集;寄件人交寄邮件、快件时,必须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经收寄人员核验身份信息后,方可收寄。推进实施邮件快件收寄实名制,是近年来广州警方联合多个部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寄递物流行业安全管理,有效整治行业乱象,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又一有力措施。
据统计,目前我市经行政许可、备案的寄递企业、分支机构和末端网点共1900余家,其中独立企业500余家、分支机构近900家、末端网点400余家,涉及主要寄递品牌91个;全市智能快件箱已布点超过1万组;全市货运配货站从业人员超10万。据悉,近5年来(2012-2016年)我市的货运配货站业务量以年均71.7%的增幅迅速发展,2016年,全年货运配货站业务量超过28亿件,日均业务量约800万件, “双11”高峰量达到2887万件/日(11月12日),货运配货站业务量持续多年全国城市排名第一;2017年上半年货运配货站业务量达17.19亿件,日均业务量约1000万件。广州货运配货站业务量约占全国的1/10,约占全球的4%,每天的业务量相当于一些城市一年业务量总和。广州寄递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既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增加了压力,前期鱼龙混杂的行业环境,成为影响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稳定的不利因素,一旦监管不到位,极有可能成为涉毒、涉枪、涉危化品案事件的洼地。如何做好物流业的治安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广州公安工作的新课题。
为切实履行中央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保障的工作总目标,和市委市政府“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管理的总要求,近年来,广州警方以建设“平安寄递物流”为目标,联合全市多个部门,通过一手抓专项打击整治,一手抓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创新“五个100%”等一系列管理举措,逐步夯实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在源头治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健全管理机构,构筑管理体系
2011年7月,广州市公安局成立内部安全保卫支队,负责统筹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寄递行业安全管理工作。2012年12月,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国家安全局成立广州市寄递渠道治安管理协调小组,加强我市寄递渠道治安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利用寄递渠道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我市寄递渠道安全畅通,自此建立了寄递行业跨部门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2015年3月正式发布实施《广州市寄递企业内部安全防范工作规定》,该《规定》是我省首个关于寄递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既明确了我市寄递企业内部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标准,也是行政部门加强寄递行业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
今年以来,广州建立了市政法委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交委、市国家安全局、市工商局、市安监局、市城管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反恐办、市禁毒办等11个单位的政府层面寄递物流行业管控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在公安机关内部,内保支队与禁毒支队共同组建寄递物流行业治安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寄递物流管控办,确立了“内保管理、禁毒打击齐驱并进,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协作配合”的管控思路。形成针对物流寄递行业常态化的跨警种管理力量,防范与打击手段进一步整合,形成从宏观防范到微观个案打击多方位全流程的安全管理。各区亦相继成立寄递物流管控办,管理打击触角直接延伸到基层一线,实现全覆盖。如白云区组建区寄递物流管控大队、增城区组建区寄递物流执法队,建立了覆盖镇、村、社的寄递物流专职队,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打击整治开路,破题行业治理困局
在严厉打击寄递物流渠道违法犯罪方面。公安机关各侦查办案部门,充分发挥尖刀作用,狠打了一批在寄递物流渠道发生的案件,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压缩了违法犯罪空间。据统计,今年5月份以来,我市涉寄递物流行业警情同比下降5.87%。公安局通过寄递物流渠道破获毒品、枪支、危险化学品等案件64宗,同比上升13.3% 。今年7月,利用寄递物流渠道信息,成功侦破一起跨国特大走私毒品案件。在我国境内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疑似毒品冰毒约2公斤、毒资人民币90万元和毒品夹藏物一批,查获疑似毒品包装点1个。在境外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毒品冰毒约255公斤。
在开展集中排查整治方面。今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清查整治寄递物流渠道治安隐患,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联合市交委、工商、邮管等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主要寄递物流企业、分拨中心和大型物流园区开展指导监督。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全市警力1.6万余人次,检查寄递物流企业、经营场所1.7万余家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294项,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657份,查处非法寄运案件28起,处理人员28人,收缴毒品、危险化学品、假冒伪劣产品等非法禁寄物品一批。
夯实基础工作,加强源头管控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市公安局印发了规范性文件《广州市公安局执法监督检查寄递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指引》,明确了公安机关在寄递行业治安管理当中的定位、职责、工作内容、程序和罚则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制发《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广泛发动全民投入寄递物流渠道毒品打击工作,“羊城货运配货站小哥”成为广州禁毒名片;制定《广州市公安机关加强寄递物流行业治安管控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和实施步骤。市交委印发了《广州市道路危险
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部署开展广州市危险
货物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
运用“互联网+”手段,推动“五个100%”全面落实。在寄递物流“三个100%”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管理要素更全面、覆盖范围更广泛的“五个100%”,督促寄递物流企业全面落实100%收寄实名登记、100%寄递件开箱验视、100%技防安检、100%持证经营、100%从业人员登记,有效堵塞安全漏洞。
推广白云区管控经验,在全市推行“寄递物流管控平台”和手机APP。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日常治安检查工作,做到新开网点有采集,日常经营有监管,关停搬离有销户,并对检查发现的存在问题及时处置并进行通报,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截止至9月30日,共计采集寄递物流企业信息8千余家,从业人员信息3万余人,排查出355名嫌疑人员,有效净化了寄递行业从业人员队伍。
推行“安易递”实名收寄。今年7月中旬开始,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全面启动实名收寄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全市寄递实名率稳步上升,9月份以来,日均实名收寄超过600万件,并提前实现国家邮管局提出的今年实名率40%的目标。
加强货运站场安全管理。在市交委的大力推进下,在全市各货运站场逐步铺开了充分利用爆炸品探测仪、视频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结合信息化手段,加强货运站场安全监管的工作措施。其中在货运站场整顿及试点使用期间,共抓获涉嫌违法运输爆炸物品等危险化学品进场人员 16 人, 7 人被移交公安机关拘留。
开展涉案企业责任追究倒查
运用《反恐法》等法律法规,对涉案企业开展责任追究倒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堵塞安全管理漏洞。今年5月份以来,市公安局共向市邮管局、交委移送15家企业涉违法犯罪线索,已有多家企业被立案侦查,市邮管局对其中1家寄递企业按违反《反恐法》给予处罚。
【新闻链接一】
规范寄递物流行业安全管理
白云管控措施出实招
白云区现有的物流寄递行业数量、业务总量及规模均居广州市11个区之首。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物流寄递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货分离的方法,通过物流寄递渠道运输违禁品,给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打击、监管增加了难度。为此,白云警方以治安管理为切入点,在区政府层面推出一套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高度结合,科技为重要辅助手段的治安管理体系,以“实名登记、开箱验视、视频监控和X光机安检”要求为核心,从软件、硬件、人员管理三方面入手,创新方法,积极提升行业管控效率,并尝试对传统的物流寄递行业管控进行改革和优化。
其中,作为物流管控工作最重要的一环,落实实名登记一直是警方关注的重点。警方通过建立了“白云物流寄递管控平台”,研发实名登记手机软件“物流管控APP”,逐步实现了信息采集便捷化、监管实时化。同时为了为最大限度激发物流寄递从业人员对实名寄递信息采集的积极性,迅速普及手机APP实名采集系统的安装使用,设立了专门的奖励基金,针对在流动收件工作中,按要求使用手机APP实名采集系统,对寄出物件进行开箱验视、拍照、完整采集寄件人信息,成功上传数据的白云货运配货站小哥,按每条0.1元的标准进行奖励。此项措施大大鼓舞了从业人员采集物流寄递实名信息的积极性,可以说是以一毛钱解决了“大问题”。目前,白云区共有6100多家企业、21000多名从业登记使用“物流管控APP”及管理系统,采集到的散客实名登记数据达到4100余万条,而300万总额的奖励基金也已经全部“名花有主”。其中白云区太和镇的一名货运配货站小哥以155014条的最高信息采集量,获得了1.55万元的奖励。另一方面,警方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管理系统后台与警方内部数据网络对接,进行实时比对,从而能迅速发现可疑人员事件,并作出处置。自今年1月份以来,通过物流寄递管控比对实名收寄数据,警方获得有价值的线索2000余条,抓获了一批在逃人员,截获了一批涉毒、易燃易爆等违禁品。
除了推广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之外,为确保措施落实以及堵塞监管漏洞,白云警方会同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督导检查力度,从清理“散、小、乱”等方面入手治理行业乱象,净化行业经营环境。通过举办行业会议、培训、宣传活动等手段,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以及法律意识;通过加强日常巡查、暗访发现隐患,取缔了一批违规经营的“散、小、乱”档口和“黑货运配货站”,23家物流园区违规经营被罚款共53万元,360家企业负责人、经营者先后被约谈,其中石井某货运配货站企业因为没有落实实名收寄、开箱验视规定,导致承运毒品,连同上级经营部门被相关部门处于12万元的罚款。
【新闻链接二】
花都全力推广物流寄递实名制成绩斐然
今年5月10日,在花都区狮岭镇做货运配货站员的曾大哥接到一位年轻人的电话,称需要寄包裹,而且对方还相当热心,愿意将包裹送过来。然而当曾大哥见到这位年轻人时,他却很慌张地扔下包裹就走了,还边走边说将收件人的地址发短信给曾大哥。年轻人走后,曾大哥按照规定,开箱验货。打开包褒一看,只见一个杂牌的接线板映入眼帘。而年轻人一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这不禁让曾大哥起了疑心。因为从花都寄到湖南,货运配货站费就要12元,这个杂牌的接线板显然不值这个价钱。难道内有乾坤?于是,曾大哥和同事用镙丝刀把这个接线板撬开。不撬不知道,一撬吓一跳。原来在接线板的线路缝隙中,竟然藏了5包白色的塑料袋,每个袋子里都有白色的晶体,疑似毒品!曾大哥马上报警。
接报后,花都区公安分局合益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经过技术检验,证实包裹里面是3.11克的冰毒。根据曾大哥提供的线索,民警在狮岭镇某祠堂门口将寄货运配货站的犯罪嫌疑人黄某抓获。
企图通过货运配货站来贩卖毒品的拙劣伎俩就这样被货运配货站小哥和警方联手识破了。这都得益于花都在管理物流寄递实施实名制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花都区现有物流寄递企业共480间,从业人员数约4219人。面对新型管理难题,花都区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全力推广物流寄递实名制,效果斐然。
禁毒员显威力,专挖物流业涉毒线索
为加强物流寄递业管控,消除该行业运输渠道的安全隐患,堵截毒品贩运渠道,花都区以禁毒工作为抓手,加大管控力量投入,共招聘87名禁毒专职辅警分派到各派出所,专门负责物流寄递管控工作。
这些禁毒员工作认真,发现了不少违法线索。如今年8月18日,新东派出所禁毒员在查询时,发现有涉毒前科人员寄件的信息。经过开箱验视,禁毒员从中发现了冰毒82克。随后,分局禁毒大队介入调查,并于8月25日在新疆伊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周某和吴某。
多部门联动,开展联合执法
8月份,花都区制定了《花都区物流寄递行业快速联动机制》,由区政法委牵头,会同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区来穗局、区科工信局、区安监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对全区物流寄递行业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各街镇还成立了禁毒专职副书记担任组长,派出所所长和禁毒办副主任任副组长的物流管控大队,不定期对物流寄递行业开展清查行动和暗访检查,发现企业存在违规、违法情况的,立即固定证据并通知所属执法部门到场处置,实现齐抓共管,堵源截流,力争降低毒品通过花都区物流寄递渠道外流的风险。
8月份,各街镇已全部成立物流管控大队,共取缔关停无证照物流寄递网点154间。9月份,快速联动执法队对街镇开展三次检查督导行动,抽查了狮岭镇、秀全街、花山镇辖区内的物流寄递企业的相关情况,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进多个系统促规范
今年年初,在全区物流寄递企业全面推广“实名盾”系统建设,以系统管理平台为载体,夯实行业“五个100%制度的落实”。目前,“实名盾”系统实名核查通过率为93.37%。通过对发现的可疑数据进行研判分析,应用数据为实战服务,全面提升打击处置效能,全面提升打击处置效能。今年6月30日和7月3日,通过实名盾管理系统,合益派出所成功抓获2名在逃人员。
根据上级的安排和部署,花都区在运行“实名盾”系统的同时,推进“安易递”和“广州市物流治安管控系统”的使用,目前全区的物流寄递行业收件都已全部使用系统进行实名登记,并对三个系统的使用进行了对接,凡是没有使用“安易递”和“广州市物流寄递治安管控系统”登记的必须用“实名盾”进行登记,保证所有收件都通过系统登记验证。
加强培训,火眼金眼识罪恶
为落实物流寄递业五个百分百制度,花都区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持和组织下,邀请广州市物流协会讲师,于6月10日、11日、17日在花都区物流寄递禁毒培训基地对全区物流寄递从业人员共600余人分别开展共6期培训。通过培训,让参会人员了解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进行贩毒活动的特点、毒品基本藏匿方式、物流寄递从业人员规范工作流程以及发现涉毒可疑物品和邮件如何处置等知识。对预防和打击物流寄递业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举报有奖,人人参与
花都区修订了《广州市花都区群众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政府投入1000万元奖励金,充分发动广大群众、企业员工举报利用物流、寄递渠道从事的违法犯罪线索,践行“有料及时报,一报奖就到”,同时兑现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多奖、快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举报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进行违法犯罪的积极性。
分级分类,实行信息预警管理
花都区依托物流寄递“实名盾管理系统”,按照红(20%)、黄(30%)、蓝(50%)的比例对辖区的企业网点进行颜色分类预警管理,对信用等级被评为“蓝”色(守信)的企业,实行每周一检;信用等级被评为“黄”色(警醒)的企业,实行两日一检,抽查部分邮件开箱验视;信用等级被评为“红”色(失信)的企业,实行每天一检,并对全部邮件开箱检查,一个月内无改善则查处关停。有违法行为的停业整顿,不符合条件的淘汰,并且在九月前已完成淘汰30%。
近年来,花都区物流寄递业发展迅速,实名制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花都区正在加快实名制推广步伐,加强组织和分工协作,深入推进物流工作,确保取得新的成效。突出案例如下:
货运配货站开箱验视识伪装 办案攻坚扩线擒“毒虫”。5月27日下午,花都区公安分局合益派出所接辖区某货运配货站企业提供线索,其在对一件包裹验视检查时,发现其中一个内有疑似毒品的白色晶体,请求民警到场协助验视。所领导迅速带领办案人员到达现场控制可疑包裹,通知刑警进行开箱验视。办案人员开箱后发现该白色包裹内夹带有5包疑似冰毒的白色晶体,称重共3.11克,遂将此可疑物品带回作进一步检验。
办案人员通过对嫌疑人身份信息及货运配货站小哥详细询问掌握到嫌疑人具体特征,随后在狮岭镇某祠堂门口将嫌疑人李某抓获,并在其摩托车上起获冰毒0.71克。接着,办案人员兵分两路迅速出击,分别在狮岭镇联合村西群社某出租屋及狮岭镇合成市场一路边抓3名吸毒人员。
分局禁毒大队经过深入侦查,查获贩毒上家,缴获毒品1763.3 克。
认真核查,及时发现,新东派出所查获涉毒物品。日前,新东派出所的禁毒员工作认真,及时发现涉毒人员信息,从而查获一批涉毒物品。
8月18日10时46分,新东派出所禁毒员通过“实名盾”发现有涉毒前科人员寄件的信息,禁毒员立即要求该寄递物流网点将该员的货运配货站件进行拦截。当禁毒员将其中的一罐茶叶包全部倒出来进行验视时,发现9包当中有1包疑似毒品的茶叶包。随即,禁毒员用检测毒品试纸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为冰毒呈阳性。
紧接着,禁毒员又对其余4罐茶叶盒里的茶叶包进行验视,亦发现有8包毒品(都是检测冰毒呈阳性),发现一条涉毒线索,经过分局禁毒大队的细致调查,于8月25日在外市抓获犯罪嫌疑人周某和吴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