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普洛斯与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重工)日前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共同打造全球高效的物流园生态圈。
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迎来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未来20年,在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城镇化和区域增长新格局、智能制造和电商货运配货站高速发展等因素联合驱动下,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物流需求增量和物流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
我国物流生态不平衡,是导致物流成本奇高的重要因素。有业界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打造物流生态圈,建立物流功能要素相互协调、供需平衡的物流生态系统。这位人士强调,牵涉行业众多且复杂的物流业,用生态圈建设理念来指导,有时可以化繁为简,四两拨千斤。
什么是物流生态圈?首先要从物流说起。传统的说法,物流就是把货与人与人的需求以及资源等在空间上的位移。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空间位移的说法还得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结合,从而使得物流形成一个更高效的闭环。这个闭环,不妨称其为物流的生态圈,其形成的“生物链”上包含物流资源、物流技术、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等多个链条,“共生、互生、再生”是物流生态圈的基本特征,增值服务将成为生态圈内企业间最重要的竞争力。
A
和谐才能发展均衡
自然界和谐的生态圈里,生物群落相互依存,互惠共生。在基础性的水、空气与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植物、微生物、昆虫到各种动物各得其所,形成协调平衡的食物链。如果其中某个物种出现短缺或野蛮生长,生态平衡被打破,生态圈就被破坏。
以此相对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条块分割,形成了交通物流各领域从各自需求出发,构建了相对封闭独立的服务体系,协调配套能力弱,诸如:海、陆、空多式联运衔接能力差,物流与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弱等;有时物流市场看似红红火火,实则内在发展不平衡,垄断性的一家独大,倾销性价格竞争。
可以说,因为发展失衡,综合效率低,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物流生态圈。
构建物流生态圈的关键要抓平衡。大到国家小到城市,完善物流生态圈的过程,就是各个物流要素互动衔接,平衡发展的过程。要素缺失或一支独大,都是一种失衡。基础设施、产业需求、物流服务功能三者平衡发展,是物流生态圈成熟的标志。基础设施保证互联互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产业基础需求形成规模,而物流服务的各功能要素之间,诸如运输、仓储、包装、搬运、加工及信息处理等,亦需要相互配套衔接。三者既要自身形成规模水平,不可缺失,也要互动协调,供需平衡。
宏观管理部门政策引导,统筹兼顾,如同提供空气和水一样,是生态圈的基础条件。从各要素的需求平衡出发,形成有效而适宜的服务供给,满足各大产业发展的需要。这种资源有机联动的系统才称得上平衡发展的物流生态圈。
到2020年,建成设施一体衔接、信息互联互通、市场公平有序、运行安全高效的交通物流发展新体系,实现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较2015年降低2个百分点,这是国家提出的物流新生态与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时时注意客观环境的变化。生态圈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动态演变,用变化的观点观察物流生态圈,可以保证决策的与时俱进。
B
一体化是方向
用一句话概括物流生态圈内所有企业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有专家认为,构建物流生态圈的关键就是各个物流要素之间要做到互动衔接,其中基础设施、产业需求、物流服务功能三者平衡发展,是一个物流生态圈成熟的标志。
一个成熟的物流生态圈的基本特征,首推科学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很难想象,一个路不成网、货不畅流、车辆乱停乱靠的城市也可以打造物流生态圈。长期以来,我国公、铁、水、航、港长期分立,基础设施的网络规划和枢纽港站的建设尚属处于空白期,致力于高效衔接的基础设施非常缺乏。应当说,十二五期,在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级政府已经营造了比较好的硬环境。但是硬环境上去了,并不一定能形成一个好的物流生态圈。
传化物流集团高级副总裁朱晓辉介绍,“欧盟发达国家是如何提高物流效率的?主要是体系性地解决包括资源共生和信息互享在内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多式联运、综合枢纽、甩挂运输、一体化仓储等先进的物流营运模式基本上由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牵头。”朱晓辉认为,中国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不是没有,全国有1700多个物流园,但是这些物流园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连接,各自封闭,物流园基本都是信息孤岛,各干各的,最多起到了停车场的作用,然后以此聚集一些客户运营。
那么传化物流构建物流生态圈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紧紧围绕“物流价值链”与“增值服务价值链”,逐步构建公路港平台和信息服务系统的共享平台。其创新业务平台主要基于大数据中心,通过打造陆鲸、易货嘀和传化运宝等开放的物流互联网产品,形成“共创、共赢、共享”的创客平台,在货源端提供多维度的物流服务体系,最后通过产业供应链营运体系来展开包括物流在内的一系列供应链增值服务,从而为货主企业、物流企业及个体货运司机等公路物流主体提供综合及配套服务,形成公路物流O2O的全新生态圈。
C
共生互生再生是基本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货运物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一方面,我国经济新常态倒逼货运物流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成本,并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竞争加剧带来的成本与服务的压力,推动了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和革新,促使行业延展增值服务能力;同时,治超大环境的形成,也使得行业努力向更高效迈进。
在这样的形势下,近几年我国很多物流企业都在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涌现出一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简单点儿说,大三方物流就是核心企业将产业链各方组织起来共生依存,本质上是一种公路运输生态圈形态。
最终将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生态圈?有专家认为,第一是规模化,创现产值规模优势;第二是集约化,建立组织的归属感;第三是技术推广化;第四是服务品质化;第五是服务多元化,延展增值服务的能力;第六是货运绿色化。
在竞争压力加剧的市场环境下,信息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迫切。未来物流企业运输订单节点化、过程透明化、对账自动化将成为趋势,从订单到运输到管理报表再到自动结算与签收,将成为主流。这就要求通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进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对服务高品质、严格准时率、较低物流成本等多重诉求。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产业聚集已从资源型向资本型和信息型转变,相应的生产指向、交通形态以及与之对应的物流节点形式都在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具有多式联运生态特征的物流园区呼之欲出。只是,虽然近几年我国对多式联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但大部分物流园区尚未形成对多式联运的运力整合,普遍缺乏多种运力的转化,各园区之间也不能协同开发运输产品,使园区成为一个个“物流孤岛”。
有业内专家认为,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的实质是转运工程,体现区域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从国内来看,云南昆明的腾俊国际陆港、四川成都的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浙江义乌的陆港新区等在一定区域内率先实现智能化、一体化的园区,正在形成自己的物流生态圈特征,有利于更好地打造当地的大物流生态圈。
在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当下,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既可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助推绿色物流的发展,也有利于物流、转运装备技术标准统一,或将成为未来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而如何培育更多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使之形成一个物流生态圈,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是今后物流业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物流未来将会成为一个闭环的生态圈,包含物流人力、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等多个链条,“共生、互生、再生”将是生态圈的基本特征,增值服务将成为圈内企业间最重要的竞争力。同时,制造业与物流业将双业联动,成为一个互动产业集群。
构建货运物流业的生态体系,整合大链条上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等资源,成为物流业发展中的新选择。
D
园区生态圈是突破口
建立在多式联运基础之上的物流园区,将成为未来我国物流生态圈建设的显著标志。
我国自1998年第一个物流园区出现至今,真正意义上的多式联运节点极少。
国外一些著名的港口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多式联运闭环圈,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德国威廉港,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起点非常完整,其中包括冷鲜中心、欧盟边检站、集卡服务中心、加油站、服务中心、海关清关、高速公路入口、铁路编组站等,特别是多式联运站共有6条轨道服务于码头作业。国内的物流园区建设至今还停留在“港湾”和“节点”的阶段,发达国家则已经进入了物流园区与多式联运一体化运营的阶段,也就是货物过关后迅速进行分拣,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进入转运环节。
而我国一些铁路场站没有公路港配套,一些货运枢纽没有专业物流市场配套,一些公路港与铁路站、河港、海港不衔接,大大增加了多式联运网络运营的成本。
以德国为例,德国境内目前约有35家物流园区,多式联运是德国物流园区最显著的一个功能。德国强调园区内至少有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选址尽量处于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的交叉点上,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物流园区多建有完备的吊装、转运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并且政府还给予铁路吊装等设施一定的财政补贴。由于有多式联运功能,园区和园区之间的跨区域运输就有了组织化、协同化和规模化的基础。建立在多式联运基础之上的德国园区已经形成了自己高效的物流生态圈。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产业聚集已经从资源型向资本型和信息型转变,相应的生产和物流形态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具有多式联运型生态特征的高级物流园呼之欲出。
不久前,浙江义乌就成立了一个陆港事务与口岸管理局,还设立了一个新区——陆港新区,以利于更好地打造当地的大物流生态圈。
(本报综合报道)
下活“整盘棋”注入新动力
□ 张妮
象棋也好,军棋也罢,都有相同的特点:一是所有棋子在棋盘上都有一个位置,谁也不能游离于棋盘之外;二是棋子数量是固定的,都在编制序列里;三是每颗棋子都有一定职能,要按规则行走。建立物流生态圈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坚持多个链条共同发展的“路线图”,发挥每个链条的“棋子”作用,进行优化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下活物流生态“整盘棋”。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市场形成了相对封闭独立的服务体系,协调配套能力弱,诸如海、陆、空多式联运衔接能力差,物流与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弱。物流市场看似红红火火,实则内在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良好的物流生态圈。那么,如何才能成功打造成熟的物流生态圈,对我国物流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条“共生、互生、再生”的物流生态之路。物流生态圈的构建并非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注重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节骨眼和要害之处用力,要整合大链条上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等资源,从而实现“一子落”激发“全盘活”的效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加快推进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各类创新,培育网络化协同分工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物流新载体,以此为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恩格斯说过,“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下活物流生态“整盘棋”,正是为了激发“总的合力”,为物流行业的资源整合、效率提升和转型升级开拓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