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有着“百年老站”之称的苏家屯站创先实现全国首家既有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改造。架设千兆带宽,安装磁盘阵列,设立集群服务器,研发13个系统,68个子系统,88个模块,实现了六种现代运行模式安全高效运行,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在铁路物流服务中的应用。
“货改,货改”除了运输的货物不需要改,其他方面都应该不断改进。货物运输业作为一种服务业,既然无法对货物本身做出要求,那就一定要不断迎合顾客的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信息化的社会,货主不仅想要自己的货物按时、完好地达到目的地,还希望实现。诸如,手续办理快捷、货物提取轻松、随时监管信息、后续配套完善等要求。围棋中将优势区域谓之“气”,面对顾客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同时其他民营货运配货站业飞速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局面,铁路货运“落子”在信息技术上的目的就是将自身优势连贯合并,盘活棋盘上众多的“气”,形成势不可挡的力量,不失为一招妙棋。
我们常说的“互联网+”,绝不只是安装个WIFI,也不只是制作一个简易的手机APP,而是一种思维,深深植入产品核心和工作思路。同样,信息化技术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引进,而是要通过数量众多的信息化“点子”,在棋盘上连接各个范围内的优势“气”,进而在全局上形成压倒性的力量。铁路货运的信息化改造就没有迷失于技术滥用,而是从货主的实际需求出发,首先运用信息化手段逐一解决问题,你要便利的办理程序,我上线一站式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你要个性化定制服务,我上线“点对点”服务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线上、线下双发力;你要精准快捷,我上线调度集中、货检集控的信息化分拣管控系统,进一步提高大宗货物的运输效率。再者,借助信息化的力量,铁路货运将既有优势做大、做强、做成一个整体,真正发挥本身既有优势,集大势而待发。
互联网短短十几年,社会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不为过,昨天的光芒在今天已经暗淡,昨天的成就在今天已经黯然,昨天的铁路货运虽如巨人般令人敬仰,但是在今天看来需要强壮的地方还有很多。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贯彻服务至上的思维,铁路货改或许将迎来柳暗花明的局面,这一手“连贯八方”的信息化手段,恰如“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