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经贸转型升级加快,航运电商、供应链管理趋势的增强使得传统货代企业的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互联互通加快以及消费升级和国内城镇化的兴起,又给我国国际货代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拓展国内
物流业务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日前由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和国际商报社共同组织的2016年度中国货代
物流百强排名正式发布。在同期举办的2017年中国国际货代物流行业发展峰会上,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会长赵沪湘针对货代物流业面临的新形势作出上述表示。
在峰会上,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报告》。该报告分析认为,2016年中国国际货代物流业发展平稳。国际货代业巩固传承既有服务,通过加大供给侧改革、加强资源整合、发展专业物流等举措,转方式调结构,从而扩大了行业生存空间,提升了企业效益,规模以上货代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2%。
国际货代企业营收增长由负转正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报告》以商务部2016年国际货代企业备案数据为基础,结合当年货代物流百强企业的经营数据,较完整地反映出我国国际货代物流行业的现状特点。
《报告》显示,随着市场的回暖,国际货代物流行业经营整体平稳。截至2017年5月8日,在商务部备案的国际货代企业56097家,其中,法人企业42981家,分支公司13091家,同比分别增长11.84%、11.65%和12.41%,行业主体数量增加,特别是法人企业数量增幅远高于前14年(2004~2016年)3.98%的平均值。
这说明该行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从经营状况看,2016年国际货代物流百强综合榜上榜企业营业总收入3544.14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7.2%,这是继前两年企业营收连续下滑后该数据首次实现由负转正,且增速大大高于同期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外贸货运量的增幅。其中,增速超过10%的企业有20家,从各业务分榜看,2016年海运50强、空运50强、陆运20强、仓储2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分别比2015年增长0.44%、5.23%、18.23%、41.81%,显示出不同的态势。国际航运业正逐步走出低谷,航空货运需求持续扩张,陆运得益于中欧班列的带动而快速增长,而合同物流、跨境电商物流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对仓储资源需求旺盛使得仓储服务业收入强势增长。
《报告》认为,目前货代物流行业各企业类型均衡发展,区域分布进入“新常态”。进入2016年国际货代物流百强榜的企业中,国有企业25家,营业收入占比55.67%;外资企业27家,营业收入占比22.74%;民营企业48家,营业收入占比21.59%。综合榜排名前10名企业中,国有企业占5席,外资企业占4席,民营企业占有1席。这两组数据反映出,现阶段国有货代企业虽然数量占比仅有5%,但在竞争力、新业态拓展等方面仍是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外资货代企业通过加快全面布局和扩张,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90%,且逐年增多,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差异化服务成为竞争关键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秘书长刘学德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货代物流行业带来了机遇,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提速,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联动开发催生了工程物流、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新兴专业物流的爆发式增长。国际货代企业伴随上游企业加快“走出去”,加强海外网络布局,深度开展海外属地化物流和第三国业务,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他在发布《报告》时也展望了货运代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表示现阶段国际货代物流企业在确定各自发展定位时,已形成三个普遍共识。
一是经营方向上要通过专业化提升货代服务物流化的比重。这表现在企业应更加重视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装备的研发、进步和使用,更加重视互联网+,利用大数据推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借助自有能力和实力引入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物流法务、代理外汇结算等新业务,建立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引入供应链管理思维,提升多式联运、工程物流、合作物流等全程运输的价值。
二是在经营理念上要更加重视合作。不论企业规模或大或小,专业能力或强或弱,都需要从完全竞争趋向竞争合作,进而进行合作竞争,乃至通过股权置换、形成经营联盟甚至组织产业联盟,来集中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近几年运输领域此类事例很多,例如近期UPS和顺丰宣布联合投资新的合资公司,开发现有专业领域中间段的新业态,以弥补双方难以独立开发的服务产品。这将是大公司之间又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
三是提升经营能力,不断创新是关键。成功的企业不仅要保持对现有规模发展能力提升,更要在服务客户需求中不断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开发新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大。哪怕在某一专业领域,甚至只在某一环节上的差别优势,都是构成自身竞争力的价值所在。未来货代业的竞争一定是表现在专、精、特的差异化服务中。